牙周治疗到底有多重要?别再忽视牙龈出血了
刷牙时发现牙膏泡沫带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可能是牙周发出的求救信号。很多人以为牙龈出血只是"上火",殊不知这背后隐藏着更的口腔健康危机——牙周病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被低估的口腔"隐形"。
为什么牙周治疗迫在眉睫?
健康的牙龈应该呈现淡粉色,紧贴牙齿,刷牙时不会出血。但如果发现牙龈红肿、容易出血,甚伴有口臭,很可能已经患上牙龈炎。数据显示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80%,但主动就诊率不足20%。若不及时干预,牙龈炎会发展为牙周炎,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牙周病菌会通过循环影响全身。研究发现,牙周炎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常人高2-3倍,还可能加重糖尿病、引发呼吸道感染。这不是危言耸听,而是实实在在的健康隐患。
牙周治疗三步走,找回健康牙龈
步:检查评估。医生会用探针测量牙龈与牙齿间的"牙周袋"深度,配合X光片观察牙槽骨状况,判断病情阶段。
第二步:基础治疗阶段。通过超声波洁治(俗称洗牙)清除牙结石,配合手工刮治去除牙根表面的菌斑。这个阶段可能需要2-4次就诊,轻度患者治疗后牙龈就能健康。
第三步:维护巩固期。治疗后每3-6个月需要复诊,医生会根据情况安排维护性洁治,同时指导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牙线方法。记住,家庭护理和维护缺一不可。
走出牙周治疗的三大误区
误区一: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。事实是牙结石清除后,原先被填满的缝隙显露出来,这恰恰说明治疗的必要性。
误区二:"治疗一次就万事大吉"。牙周病是慢性疾病,需要长期管理,就像高血压需要定期监测一样。
误区三:"年纪大了掉牙是正常的"。牙齿脱落多由牙周病导致,80岁保有20颗健康牙齿是完全可能的。
日常护龈小贴士
选择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(牙刷与牙龈呈45度角);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;每半年到一年洁牙一次;吸烟人群更应提高警惕,尼古丁会掩盖牙龈出血症状。
如果已经出现牙龈萎缩、牙齿松动,也不要放弃治疗。现代牙周治疗技术如激光治疗、引导组织再生术等,能为不同程度患者解决方案。记住:越早干预,治疗越好,花费也越少。
别等牙齿松了才后悔
牙齿就像大树,牙周组织就是土壤。再好的牙齿没有健康牙周支撑也难以长久。下次发现牙龈出血时,别再用"近太累"自我安慰,及时就医才是明智之选。毕竟,治疗一颗松动的牙齿,远比保住一颗即将脱落的牙齿容易得多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