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牙齿治疗:家长关心的6个问题解答
当孩子捂着腮帮子喊疼时,很多家长才发现儿童牙齿问题不容忽视。根据新口腔健康调研,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高达70.9%,但及时治疗率不足30%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说关于儿童牙齿治疗那些事。
一、乳牙坏了到底要不要治?
"反正要换牙"的想法可能害了孩子。乳牙从6个月萌出到12岁替换完毕,要服役十余年。它们不仅影响咀嚼发音,还像"路标"一样引导恒牙生长。前牙区龋坏可能让孩子不敢开口笑,后牙龋坏则会导致偏侧咀嚼,时可能影响颌骨发育。
建议发现以下情况及时就诊:牙齿出现黑点或黑洞、进食敏感、牙龈红肿、夜间牙痛。现在很多儿童齿科采用香蕉味的氟化泡沫防龋,孩子接受度很高。
二、儿童看牙真的会哭闹吗?
这可能是家长的"刻板印象"。现代儿童齿科诊所会有温和的适应性流程:先让孩子熟悉环境,用迷你牙镜做"牙齿捉迷藏"游戏,治疗时配合动画片分散注意力。对于特别紧张的孩子,可以采用微创的激光去龋技术,全程无噪音。
家长可以提前做这些准备:避免说"别怕""不疼"等暗示性语言,用"让牙医阿姨数数你的小牙齿"等积极表述;治疗当天让孩子吃饱饭,避免低血糖导致情绪波动。
三、儿童补牙和有什么区别?
大的区别在于材料选择。儿童常用玻璃水门汀,这种材料会持续释放氟化物保护牙体,虽然耐磨性稍差但非常适合乳牙。对于接近换牙期的大面积龋坏,可能会选用过渡性的树脂材料。
治疗过程也更有趣:补牙材料有彩虹色可选,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;完成治疗后往往会得到"护牙小勇士"贴纸,很多诊所还设有治疗积分换礼物机制。
四、窝沟封闭是智商税吗?
这个被称为"牙齿防护罩"的技术确实有用。后牙咬合面那些深浅不一的沟隙,单靠刷牙很难清洁到位。窝沟封闭就是用流动树脂填平这些沟壑,相当于给牙齿穿上"防护衣"。临床数据显示,做好窝沟封闭可降低60%以上的后牙龋坏风险。
佳时机是牙齿完全萌出后:乳磨牙3-4岁,恒磨牙6-7岁,第二恒磨牙11-13岁。整个过程不需要磨牙,孩子只要配合张口5-10分钟即可。
五、儿童矫正是不是越早越好?
这个问题要分情况。地包天、龅牙等骨性问题建议4-5岁开始干预,而单纯的牙齿不齐通常等到换牙期(7-9岁)开始评估。早期矫正更多采用矫治器,每天佩戴10-12小时即可,不影响日常进食和运动。
值得注意的是,现在流行的隐形矫正一般要等12岁乳牙全部替换完毕后才能进行。矫正前需要拍摄全景片和侧位片,评估颌骨发育情况。
六、日常护理易忽略的3个细节
1. 牙刷要选"年龄款":2-4岁用窄头软毛,5-7岁选末端渐细型,8岁以上才建议用牙刷
2. 含氟牙膏用量:3岁以下米粒大小,3-6岁豌豆大小,漱口后不必刻意擦净残留
3. 警惕"隐形糖":乳酸菌饮料pH值可达3.5,比可乐酸性更强;粘性食物如奶糖比巧克力更容易致龋
孩子的牙齿健康需要家长、医生和孩子三方配合。建议每3-6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,建立专属的《牙齿成长档案》,把治疗变成有趣的健康之旅。记住,预防花费1块钱,治疗可能要花100块,早期干预永远是性价比高的选择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