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早期不痛不痒?这三个信号可能是牙齿在求救
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看似寻常的小症状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报。作为仅次于龋齿的口腔常见病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85%,但真正重视的人却不足20%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悄悄毁掉牙齿的"沉默"。
一、牙龈红肿出血别不当回事
很多人以为牙龈出血是"上火",喝点凉茶就能好。实际上,健康的牙龈在正常刷牙时不会出血。当菌斑中的细菌刺激牙龈,引发炎症反应,牙龈组织就会变得脆弱易损。这时无论是刷牙还是啃硬物,都可能造成破裂。
建议观察出血频率:如果连续1周出现自发性出血,或轻微刺激就出血,就该及时预约牙周检查了。早期牙龈炎通过洁治和正确刷牙,2-3周就能完全。
二、牙齿松动可能是晚期信号
当牙周病发展到中期,你会感觉牙齿似乎变"长"了。这不是错觉,而是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。更时会出现牙齿移位、咀嚼无力。有位患者误将门牙松动当作"年纪大了自然现象",等来就诊时,牙槽骨已吸收过半,终不得不拔除。
牙齿就像大树,牙周组织就是土壤。当细菌持续牙周膜和牙槽骨,牙齿就会逐渐失去支撑。定期口腔检查能通过探诊深度测量,早发现早干预。
三、持续性口臭要警惕
90%的口臭源于口腔问题,其中牙周病是常见原因。牙周袋内的会分解蛋白质,产生硫化氢等臭味物质。这种口臭即使用漱口水暂时掩盖,几小时后又会卷土重来。
有个简单自测方法:用牙线清洁后牙区后闻一闻,如果有味,说明可能存在牙周问题。治疗配合日常使用牙缝刷,能有效改善这种情况。
四、这些习惯正在加速牙周病
抽烟者患牙周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3倍,尼古丁会收缩血管掩盖出血症状;长期用牙签剔牙会扩大牙缝;横向拉锯式刷牙会导致楔状缺损;夜磨牙会加重牙周负担。改变这些习惯,就能大大降低患病风险。
五、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牙周病的治疗就像救火,预防才是好的防火措施。建议每半年做一次洁治,就像定期给牙齿做"大扫除"。使用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,每天少清洁一次牙缝。对于孕产妇、糖尿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,更要加强口腔护理。
记住:牙周组织一旦就无法完全复原。与其等到牙齿松动才就医,不如从现在开始认真对待每一次刷牙。毕竟,再好的假牙也比不上自己的真牙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