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疼别硬扛!牙体牙髓病可能是牙齿的求救信号
深夜被一阵钻心的牙痛惊醒,喝凉水像触电,咬东西仿佛有——如果你正在经历这些,很可能是牙体牙髓病在作祟。作为每天与牙齿"打交道"的医美编辑,我发现很多人对牙体牙髓病存在误解,总以为忍忍就能过去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这个让千万人夜不能寐的口腔问题。
牙体牙髓病到底是什么?
简单来说,牙齿就像一颗榛子,外层坚硬的牙釉质是壳,内部柔软的牙髓就是果仁。当细菌突破牙釉质和牙本质入侵到牙髓时,就会引发炎症反应。常见诱因包括:深度龋齿未及时处理、牙齿隐裂、牙周病蔓延等。初期可能只是对冷热敏感,但随着感染加重,那种"痛到撞墙"的体验就会找上门。
四个危险信号千万别忽视
1. 间歇性跳痛:像心跳般有节奏的疼痛,平躺时加重 2. 冷热敏感持续10秒以上:短暂敏感是正常,持续疼痛需警惕 3. 咬合时剧痛:连豆腐都不敢咬就要当心 4. 牙龈鼓包:牙根发炎可能导致牙龈出现"小脓包"
治疗没有想象中可怕
听到"根管治疗"就发抖?现在的牙科技术早已升级。以医院标准流程为例:先通过显微CT定位病灶,配合麻醉技术,用比头发丝还细的器械清理感染组织。整个过程就像给牙齿做"大扫除",完成后会用人造材料严密封闭根管,后做个牙冠保护脆弱的牙齿。全程1-2次就诊,费用根据难度在2000-5000元不等。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做好这5件事能让你的牙髓多"年轻"十年: - 每年洗牙时必拍小牙片,发现小龋洞立即补 - 少用牙齿开瓶盖、咬核桃(真有人这么干!) - 含氟牙膏搭配巴氏刷牙法,牙龈出血别忍着 - 运动戴防护牙托,避免意外撞击 - 糖尿病患者更要严格控制血糖
关于治疗的常见误区
误区一:"杀神经后牙齿就死了" 治疗后牙齿失去痛觉,但仍能正常咀嚼。就像剪掉指甲,指甲床还在。
误区二:"一定要做牙冠" 前牙通常不用,后牙因咀嚼力大建议做。具体要听医生评估。
误区三:"治疗完可以一劳永逸" 没有及时做冠的牙齿可能劈裂,定期复查才能延长使用寿命。
写给犹豫不决的你
上周有位35岁的设计师客户,硬扛疼痛三个月导致颌骨感染,后多花三倍费用治疗。记住:牙髓炎症不会自愈,拖得越久治疗越复杂。现在正规医院都有舒适化治疗选项,从镇静到全麻下治疗,总有一种方式能帮你度过难关。
如果这篇文章帮你解开了某些疑惑,下次刷牙时请多停留30秒。毕竟,能让你无忧无虑啃排骨的,除了妈厨艺,还有那一口健康的好牙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