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牙前必须知道的7件事:拔牙全流程详解
早上刷牙时发现智齿又发炎了?牙齿松动影响吃饭却不敢去看牙医?作为从业10年的医美健康科普编辑,今天就用直白的语言告诉你:拔牙远没有想象中可怕。这份拔牙指南,帮你避开所有认知误区。
什么情况必须拔牙?这5种信号别忽视
很多人拖到牙疼得睡不着才来看诊,其实牙齿早就在求救:当出现反复发炎、影响邻牙生长、龋坏、牙齿过度松动或矫正需要时,就该考虑拔牙了。特别是阻生智齿,就像埋在牙龈里的定时炸弹,越早处理越快。
拔牙全过程3D演示
别被影视剧里的夸张画面吓到,现代拔牙流程其实很轻松。首先会用局部麻醉让牙龈完全失去知觉,整个过程你只会感觉到医生在操作,但不会有疼痛。复杂牙齿可能用到微创器械分割取出,全程大约15-30分钟。记得穿宽松衣物,前充足睡眠。
怕痛星人必看的麻醉方案
现在麻醉技术能让痛觉神经暂时"休眠"。除了常规注射麻醉,对疼痛敏感的人群可以选择:
- 表面麻醉凝胶(打针前涂抹止痛)
- 计算机控制麻醉仪(匀速给药更舒适)
- 镇静(适合极度紧张人群)
具体选择要和牙医充分沟通,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药。
拔牙后24小时黄金护理
咬紧止血棉球30-40分钟很关键,24小时内别漱口吐口水。有个患者偷偷吸烟导致伤口开裂,结果多受一周罪。正确的做法是:冰敷脸部消肿,吃温凉流食,睡觉垫高枕头。如果纱布渗血不止,要立即医生。
这些传言千万别信
"拔牙会伤脑神经?"——纯属谣言,牙神经和大脑神经根本不连通;"拔智齿能瘦脸?"——脸型由颌骨决定,除非同时做正颌手术;"上午拔牙出血少?"——现代技术全天都,关键看医生方案。
特殊人群注意事项
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达标,糖尿病患者要选早晨就诊,孕妇建议4-6个月孕中期处理。服用抗凝药物的朋友,需要提前5-7天调整用案,这些都要主动告知医生。
什么时候必须复诊?
正常情况下3-5天肿胀消退。如果出现剧烈疼痛、发烧、脓液渗出等症状,可能是干槽症预警。有个真实:患者以为忍忍就好,拖到重度感染住院,其实早来换药两次就能避免。
后提醒: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,那些号称"即刻种植""当天戴牙"的宣传要格外警惕。保护好牙槽骨,才是为后续修复留足机会。现在很多机构都有术前CT评估服务,建议提前预约检查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