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预防保健怎么做?这份实用指南帮你远离蛀牙和牙周病
说到口腔健康,很多人可能要等到牙疼得受不了才会想起去看医生。其实口腔问题就像小火苗,早点扑灭比酿成大火灾再抢救要简单得多。今天我们就来怎么做好口腔预防保健,让你少花冤枉钱,少受罪。
每天刷牙你真的做对了吗?
早晚刷牙这个道理谁都懂,但真正做对的人可能连一半都不到。首先牙刷要选软毛的,硬毛刷看似刷得干净,其实更容易损伤牙龈。牙膏不需要追求昂贵,普通含氟牙膏就足够,关键是刷牙方法。
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: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,轻轻水平颤动,每次刷2-3颗牙,里外都要照顾到。千万别像锯木头一样横着猛刷,这样容易造成牙齿楔状缺损。刷牙时间控制在2-3分钟,太短刷不干净,太长反而伤害牙釉质。
牙线不是可有可无的配角
很多人觉得用牙线太麻烦,其实牙刷只能清洁70%的牙面,剩下的30%都在牙缝里。食物残渣卡在牙缝超过24小时,就会开始腐蚀牙齿,引发邻面龋。
使用牙线时要注意手法:将牙线绷直轻轻滑入牙缝,贴着一边牙齿上下刮几下,再换另一边。如果牙龈出血,别害怕,坚持用一周左右出血就会改善,这说明牙龈炎症在好转。实在用不好牙线的话,冲牙器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定期洗牙真的不是浪费钱
就算你刷牙再认真,牙结石还是会慢慢形成。这些钙化的菌斑就像水泥一样牢牢粘在牙齿上,普通刷牙根本刷不掉。牙结石不仅会刺激牙龈发炎,还是口臭的主要元凶之一。
建议每6-12个月洗一次牙,医生会用超声波把牙结石震碎清除。很多人觉得洗牙会让牙缝变大,其实是原来被牙结石和肿胀牙龈填满的缝隙露出来了。洗完后可能会有短暂敏感,一般1-2天就会消失。
这些小习惯正在悄悄毁掉你的牙齿
用牙齿开瓶盖、咬硬物这些大家都知道不好,但有些习惯你可能没意识到危害:比如长期单侧咀嚼会让一边牙齿过度磨损;爱喝碳酸饮料又不及时漱口,酸性环境会腐蚀牙釉质;晚上磨牙不戴保护垫,牙齿会越来越短。
还有些人喜欢用牙签剔牙,这个要特别注意。牙签太硬容易戳伤牙龈,还可能导致牙缝越来越大。如果真的需要清理牙缝,牙缝刷比牙签温和得多。
儿童护牙要从颗乳牙开始
很多家长觉得乳牙反正要换,蛀了也不用管,这是大错特错。乳牙蛀得太会影响恒牙发育,还会导致牙齿排列不齐。从孩子长出颗牙就要开始清洁,可以用纱布或指套牙刷。
3岁前建议由家长帮孩子刷牙,6岁前都要刷牙过程。窝沟封闭是预防儿童蛀牙的好方法,趁着刚长出来的恒磨牙还没被蛀,用特殊材料把容易藏污纳垢的窝沟填平。
这些情况别拖着赶紧看医生
牙龈出血超过一周不见好、牙齿突然敏感冷热、口腔溃疡两周不愈合、牙齿明显松动...这些都是口腔发出的求救信号。很多人觉得牙疼忍忍就过去了,结果小问题拖成大问题,治疗费用翻几倍不说,自己还得多遭罪。
记住一个原则:牙齿问题不会自愈,越早处理越简单。定期口腔检查也很重要,有些问题早期没有任何症状,等感觉到不舒服时往往已经比较了。
日常饮食也能保护牙齿
除了少吃甜食,多吃富含钙质的乳制品、坚果和绿叶蔬菜,可以帮助强化牙釉质。苹果、胡萝卜这些需要咀嚼的蔬果能促进唾液分泌,起到自然清洁作用。饭后嚼无糖口香糖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要注意的是,刚吃完酸性食物不要马上刷牙,这时候牙釉质比较软,容易被刷伤。建议先漱口,等30分钟再刷牙。
口腔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,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。养成这些好习惯,你会发现看牙医的次数越来越少,钱包和牙齿都会感谢你。


